服务热线:400-658-1058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移动互联网 云安全
视觉码亚太区总经理:万物都可有张“身份证” 2015-7-20

  越来越多的以色列科技公司正在横跨整个亚洲,将业务开拓的方向瞄准了世界版图最东方的中国,而视觉码公司(Visualead)成为其中的“先行使者”。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视觉码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台美光。今年年初被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后,这家以色列公司在中国的客户规模迅速扩大,目前视觉码已经应用在阿里的“满天星”计划中,用于对农产品扫码溯源,保证源头质量。


  给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生成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视觉码),通过手机扫描实现万物互联,这是视觉码公司三位创始人的梦想,他们瞄准的是下一波IT浪潮物联网(IOT)的大市场,未来的连接方式蓝图正在通过传统二维码的“变靓”慢慢展开。


  以色列小公司掘金中国


  人脸识别、指纹支付、虹膜识别,是人与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连接方式;而像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方式。前者正慢慢应用于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领域,后者将在O2O、物联网中开辟出一个广阔空间。


  视觉码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当年对商业的洞察方向就锁定在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上。2011年时,他们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后台数据库是一个集合了身边各种事物的图片库系统,用户对着物品扫描,就有可能链接到对应在网上的商品。


  但当时这项服务遇到了几个障碍,比如这款App的下载推广不佳,手机扫码的用户教育还未完成,后台图库也处于初级阶段。直到2013年,三位创始人在中国等东亚国家看到了二维码在商业场景中的兴盛,就敏锐地将自己的视觉技术搭载在二维码上,逐渐完成了二维码的升级,并将公司的亚太总部定在了上海的武定路上。


  何为升级?拿上周在上海举行的2015世界移动大会举例,视觉码公司连同其他十几家以色列公司在新国际博览中心M5展馆中“打包”了一个醒目的展位,由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牵头,对以色列移动互联网科技企业集中展示。台美光指着展板上的二维码演变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做了介绍。


  其中,二维码1.0就是目前最常见的黑白色块;在黑白二维码中间植入一个很小的彩色Logo,可以被称为二维码的1.5过渡版本;2.0版(视觉码)就变成了彩色的图片,但点阵图案还是影响了原图片的视觉效果;而高清视觉码(3.0版)除了四角的方块外,就完全是一张清晰的照片,能保存95%的原设计。


  像视觉码公司员工的名片上,就印有个人彩色照片,照片被视觉码处理后,通过微信扫描就能添加其个人微信账号,这比一般的黑白色块式二维码名片漂亮很多。而在上述展会上,视觉码帮助费列罗巧克力在包装盒上制作了具有品牌Logo的二维码。


  让每件物品都有“身份证”


  三位创始人选准了中国的二维码市场后,就开始积极寻找“落地”可能。他们找到了阿里巴巴,完成了其B轮融资(B轮未公开投资额,A轮为160万美元),有传言称数百万美元。台美光并未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具体的融资额与占股情况,只说“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少,占比也没有那么大”,言外之意,市场对这家以色列公司的估值并不低。


  台美光称,选择阿里巴巴,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电商生态圈,既获得了阿里的渠道、媒体、支付、O2O等一系列资源支持,又省去了用户教育的成本。视觉码由此成为首家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以色列初创企业。


  目前,视觉码和阿里巴巴在业务上的对接最主要应用在“满天星计划”(属码上淘战略),即通过二维码为每个商品设置唯一身份码,利用手机淘宝扫码对商品追根溯源、排除假货。满天星的这套视觉码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二维码技术,通过个人秘钥数字签名加密、与线下离线SDK数据验证相结合等方式,确保每个商品对应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根据今年5月阿里公布的数据,满天星计划已经拥有总计25亿个商品“身份码”,涵盖快销品、美妆、酒类、农产品等多个品种。


  一位阿里巴巴内部人士最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视觉码现在还应用到了视频中,一帧一帧地制作出不影响画面美感的视觉码,用于品牌传播和扫码连接。


  目前,视觉码的盈利模式是码的授权费,以及帮助大企业做视觉码系统植入的项目费用,它在全球范围的客户数达到了55万家企业(B2B模式)。


  未来,当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后,物品本身就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介质,再加上移动硬件与连接技术的改进,人与物之间连接的鸿沟将无限趋近于零,而背后由于这种连接生成的用户大数据也将成为商家的一个宝矿。


 

多数热门APP缺席Apple Watch 苹果为此操碎了.. 2015-7-20

  Apple Watch应用不够用?大开发商对它爱搭不理?为此,苹果可是操碎了心。


  7月20日,据外媒报道,自Apple Watch发布以来的数月间,苹果主管一直设法获得社交巨头Facebook的垂青,为其新产品研发APP。然而实际情况未能如其所愿,三个月之后,Facebook方面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对此,Facebook新闻流负责人曾坦言,称Facebook曾研究过Apple Watch,但仍不知如何在如此袖珍的屏幕上成功地展示动态、照片和视频等内容。“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体验良好、运作顺畅的Apple Watch版Facebook。也许真到了它问世的时候,用户更愿意掏出手机。”不过它也表示它并没有完全放弃Apple Watch,目前仍在评估其价值。此前,Facebook曾经为谷歌家的智能手表研发了与之配套的Android版Messenger和WhatsApp。


  缺席的热门APP


  不仅是Facebook,其它热门APP开发者如Snapchat、谷歌对这一平台似乎都兴致缺缺,仍未替Apple Watch开发任何应用,这一现象加深了科技行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怀疑。这导致这款智能手表陷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恶性循环:一方面,Apple Watch急切地需要这些开发商的APP来吸引更多用户,然而开发商却还在观望之中,他们打算充分了解了用户构成、使用方法等信息之后再决定是否伺机而动。


  但实际上,Apple Watch并不缺乏APP。据了解,早在发布之初Apple Watch便拥有3000款APP,而2008年App Store上线之时仅有500款iPhone应用,与这位老前辈比,Apple Watch可以说相当幸运。


  然而,根据App Annie的数据,当今美国最热门的20款免费iPhone APP中仅有5款有Apple Watch版本。同时,其应用程序增长速度也远逊于iPhone、iPad早期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前者前三个月APP数量增速为142%,而后者分别是437%和200%。


  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本周二,苹果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届时,Apple Watch究竟卖得好不好、热门APP的缺席对其销量有多大影响等等问题将一一揭晓。虽然,苹果方面表示不会给出明确的销售数量,而是打算将其放入“其它”类中,但这种半遮半掩的姿态可阻挡不了“求真若渴”的投资人和科技迷,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从一大堆繁冗的数据中厘清Apple Watch的真实销量。


  有分析师估计,这一季度苹果卖出了300万到500万块手表,如果Apple Watch的销量达到500万块,那么它就超越了iPhone和iPad的首季成绩,也不算失败了。


  分析师指出,这个数字对苹果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蒂姆·库克时代“苹果研发产品的能力”。


  这些热门APP开发者中,有些发表了与Facebook大同小异的言论,称其正在研究如何在1.3英寸到1.65英寸的屏幕上开发应用程序。而Snapchat的CEO Evan Spiegel更是直言,称Apple Watch没能引起他的兴趣。“明明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更大的图片,为什么非要在手表上看。”Spiegel还补充他更愿意优化其它平台的Snapchat,也不愿把功夫花费在Apple Watch上。


  而谷歌明明可以利用Apple Watch来吸引更多用户到自己的某些服务中,例如Gmail,但它的表现却十分冷淡,至今仍没有为此开发一款APP。


  开发者的冷漠反映其实不难理解,目前,Apple Watch必须依赖iPhone来处理数据,并把结果传输到手表上,这极大地限制了Apple Watch应用的施展空间。为此,苹果将在今年秋天推出新版本,允许APP直接在手表上运行,而iPhone主要负责网络连接。


  支持者的声音


  但另一方面,这些限制未能阻止某些开发者的热情。


  早在四月Weather Channel便为Apple Watch开发了APP。该公司开发主管表示:“我们为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开发了APP,Apple Watch也不例外。无论在什么设备上,用户都希望知道天气信息。”但他随机补充道:“我们还在研究用户使用手表APP的方法。”当前,Weather Channel主要为用户发送重要天气情况的通知,如雷电预警;此外,它还通过向用户询问其所在地点天气情况的方式来实时获知天气信息。同时,Weather Channel还表示今秋发布的新版本将有助于他们实现更多功能,“我们对此非常看好”。


  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也是支持者大军中的一员,该公司发现,即使在面对小屏幕时,浏览和“赞”图片都是很自然的举动。“Apple Watch让我们的浏览体验更加私密也更加及时。我们对它的出现深感兴奋。”


  此外,热门摄影类APP Camera Plus的开发者Tap Tap Tap也推出了Apple Watch版本,手表版APP允许用户远程控制iPhone摄像头。不过,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开发这款APP主要是出于实验目的,他对Apple Watch也持怀疑态度。“我从未见过一样东西让人们觉得,‘我非得买这款手表不可’。”


  据了解,为了给予开发者更大发挥空间,苹果进一步开放了心率和运动传感器权限。苹果表示,第一批“更智能”的手表APP将在今秋问世。


  然而,某些热门APP的缺席并没有让消费者对这款手表的喜爱程度打折扣。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师称,根据上周针对1000名Apple Watch用户的调查来看,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满意度很高,没有几人在购买之后弃用。“不断有证据向我们证明,用户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它。”

  Apple Watch应用不够用?大开发商对它爱搭不理?为此,苹果可是操碎了心。


  7月20日,据外媒报道,自Apple Watch发布以来的数月间,苹果主管一直设法获得社交巨头Facebook的垂青,为其新产品研发APP。然而实际情况未能如其所愿,三个月之后,Facebook方面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对此,Facebook新闻流负责人曾坦言,称Facebook曾研究过Apple Watch,但仍不知如何在如此袖珍的屏幕上成功地展示动态、照片和视频等内容。“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体验良好、运作顺畅的Apple Watch版Facebook。也许真到了它问世的时候,用户更愿意掏出手机。”不过它也表示它并没有完全放弃Apple Watch,目前仍在评估其价值。此前,Facebook曾经为谷歌家的智能手表研发了与之配套的Android版Messenger和WhatsApp。


  缺席的热门APP


  不仅是Facebook,其它热门APP开发者如Snapchat、谷歌对这一平台似乎都兴致缺缺,仍未替Apple Watch开发任何应用,这一现象加深了科技行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怀疑。这导致这款智能手表陷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恶性循环:一方面,Apple Watch急切地需要这些开发商的APP来吸引更多用户,然而开发商却还在观望之中,他们打算充分了解了用户构成、使用方法等信息之后再决定是否伺机而动。


  但实际上,Apple Watch并不缺乏APP。据了解,早在发布之初Apple Watch便拥有3000款APP,而2008年App Store上线之时仅有500款iPhone应用,与这位老前辈比,Apple Watch可以说相当幸运。


  然而,根据App Annie的数据,当今美国最热门的20款免费iPhone APP中仅有5款有Apple Watch版本。同时,其应用程序增长速度也远逊于iPhone、iPad早期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前者前三个月APP数量增速为142%,而后者分别是437%和200%。


  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本周二,苹果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届时,Apple Watch究竟卖得好不好、热门APP的缺席对其销量有多大影响等等问题将一一揭晓。虽然,苹果方面表示不会给出明确的销售数量,而是打算将其放入“其它”类中,但这种半遮半掩的姿态可阻挡不了“求真若渴”的投资人和科技迷,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从一大堆繁冗的数据中厘清Apple Watch的真实销量。


  有分析师估计,这一季度苹果卖出了300万到500万块手表,如果Apple Watch的销量达到500万块,那么它就超越了iPhone和iPad的首季成绩,也不算失败了。


  分析师指出,这个数字对苹果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蒂姆·库克时代“苹果研发产品的能力”。


  这些热门APP开发者中,有些发表了与Facebook大同小异的言论,称其正在研究如何在1.3英寸到1.65英寸的屏幕上开发应用程序。而Snapchat的CEO Evan Spiegel更是直言,称Apple Watch没能引起他的兴趣。“明明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更大的图片,为什么非要在手表上看。”Spiegel还补充他更愿意优化其它平台的Snapchat,也不愿把功夫花费在Apple Watch上。


  而谷歌明明可以利用Apple Watch来吸引更多用户到自己的某些服务中,例如Gmail,但它的表现却十分冷淡,至今仍没有为此开发一款APP。


  开发者的冷漠反映其实不难理解,目前,Apple Watch必须依赖iPhone来处理数据,并把结果传输到手表上,这极大地限制了Apple Watch应用的施展空间。为此,苹果将在今年秋天推出新版本,允许APP直接在手表上运行,而iPhone主要负责网络连接。


  支持者的声音


  但另一方面,这些限制未能阻止某些开发者的热情。


  早在四月Weather Channel便为Apple Watch开发了APP。该公司开发主管表示:“我们为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开发了APP,Apple Watch也不例外。无论在什么设备上,用户都希望知道天气信息。”但他随机补充道:“我们还在研究用户使用手表APP的方法。”当前,Weather Channel主要为用户发送重要天气情况的通知,如雷电预警;此外,它还通过向用户询问其所在地点天气情况的方式来实时获知天气信息。同时,Weather Channel还表示今秋发布的新版本将有助于他们实现更多功能,“我们对此非常看好”。


  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也是支持者大军中的一员,该公司发现,即使在面对小屏幕时,浏览和“赞”图片都是很自然的举动。“Apple Watch让我们的浏览体验更加私密也更加及时。我们对它的出现深感兴奋。”


  此外,热门摄影类APP Camera Plus的开发者Tap Tap Tap也推出了Apple Watch版本,手表版APP允许用户远程控制iPhone摄像头。不过,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开发这款APP主要是出于实验目的,他对Apple Watch也持怀疑态度。“我从未见过一样东西让人们觉得,‘我非得买这款手表不可’。”


  据了解,为了给予开发者更大发挥空间,苹果进一步开放了心率和运动传感器权限。苹果表示,第一批“更智能”的手表APP将在今秋问世。


  然而,某些热门APP的缺席并没有让消费者对这款手表的喜爱程度打折扣。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师称,根据上周针对1000名Apple Watch用户的调查来看,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满意度很高,没有几人在购买之后弃用。“不断有证据向我们证明,用户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它。”

  Apple Watch应用不够用?大开发商对它爱搭不理?为此,苹果可是操碎了心。


  7月20日,据外媒报道,自Apple Watch发布以来的数月间,苹果主管一直设法获得社交巨头Facebook的垂青,为其新产品研发APP。然而实际情况未能如其所愿,三个月之后,Facebook方面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对此,Facebook新闻流负责人曾坦言,称Facebook曾研究过Apple Watch,但仍不知如何在如此袖珍的屏幕上成功地展示动态、照片和视频等内容。“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体验良好、运作顺畅的Apple Watch版Facebook。也许真到了它问世的时候,用户更愿意掏出手机。”不过它也表示它并没有完全放弃Apple Watch,目前仍在评估其价值。此前,Facebook曾经为谷歌家的智能手表研发了与之配套的Android版Messenger和WhatsApp。


  缺席的热门APP


  不仅是Facebook,其它热门APP开发者如Snapchat、谷歌对这一平台似乎都兴致缺缺,仍未替Apple Watch开发任何应用,这一现象加深了科技行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怀疑。这导致这款智能手表陷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恶性循环:一方面,Apple Watch急切地需要这些开发商的APP来吸引更多用户,然而开发商却还在观望之中,他们打算充分了解了用户构成、使用方法等信息之后再决定是否伺机而动。


  但实际上,Apple Watch并不缺乏APP。据了解,早在发布之初Apple Watch便拥有3000款APP,而2008年App Store上线之时仅有500款iPhone应用,与这位老前辈比,Apple Watch可以说相当幸运。


  然而,根据App Annie的数据,当今美国最热门的20款免费iPhone APP中仅有5款有Apple Watch版本。同时,其应用程序增长速度也远逊于iPhone、iPad早期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前者前三个月APP数量增速为142%,而后者分别是437%和200%。


  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本周二,苹果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届时,Apple Watch究竟卖得好不好、热门APP的缺席对其销量有多大影响等等问题将一一揭晓。虽然,苹果方面表示不会给出明确的销售数量,而是打算将其放入“其它”类中,但这种半遮半掩的姿态可阻挡不了“求真若渴”的投资人和科技迷,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从一大堆繁冗的数据中厘清Apple Watch的真实销量。


  有分析师估计,这一季度苹果卖出了300万到500万块手表,如果Apple Watch的销量达到500万块,那么它就超越了iPhone和iPad的首季成绩,也不算失败了。


  分析师指出,这个数字对苹果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蒂姆·库克时代“苹果研发产品的能力”。


  这些热门APP开发者中,有些发表了与Facebook大同小异的言论,称其正在研究如何在1.3英寸到1.65英寸的屏幕上开发应用程序。而Snapchat的CEO Evan Spiegel更是直言,称Apple Watch没能引起他的兴趣。“明明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更大的图片,为什么非要在手表上看。”Spiegel还补充他更愿意优化其它平台的Snapchat,也不愿把功夫花费在Apple Watch上。


  而谷歌明明可以利用Apple Watch来吸引更多用户到自己的某些服务中,例如Gmail,但它的表现却十分冷淡,至今仍没有为此开发一款APP。


  开发者的冷漠反映其实不难理解,目前,Apple Watch必须依赖iPhone来处理数据,并把结果传输到手表上,这极大地限制了Apple Watch应用的施展空间。为此,苹果将在今年秋天推出新版本,允许APP直接在手表上运行,而iPhone主要负责网络连接。


  支持者的声音


  但另一方面,这些限制未能阻止某些开发者的热情。


  早在四月Weather Channel便为Apple Watch开发了APP。该公司开发主管表示:“我们为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开发了APP,Apple Watch也不例外。无论在什么设备上,用户都希望知道天气信息。”但他随机补充道:“我们还在研究用户使用手表APP的方法。”当前,Weather Channel主要为用户发送重要天气情况的通知,如雷电预警;此外,它还通过向用户询问其所在地点天气情况的方式来实时获知天气信息。同时,Weather Channel还表示今秋发布的新版本将有助于他们实现更多功能,“我们对此非常看好”。


  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也是支持者大军中的一员,该公司发现,即使在面对小屏幕时,浏览和“赞”图片都是很自然的举动。“Apple Watch让我们的浏览体验更加私密也更加及时。我们对它的出现深感兴奋。”


  此外,热门摄影类APP Camera Plus的开发者Tap Tap Tap也推出了Apple Watch版本,手表版APP允许用户远程控制iPhone摄像头。不过,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开发这款APP主要是出于实验目的,他对Apple Watch也持怀疑态度。“我从未见过一样东西让人们觉得,‘我非得买这款手表不可’。”


  据了解,为了给予开发者更大发挥空间,苹果进一步开放了心率和运动传感器权限。苹果表示,第一批“更智能”的手表APP将在今秋问世。


  然而,某些热门APP的缺席并没有让消费者对这款手表的喜爱程度打折扣。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师称,根据上周针对1000名Apple Watch用户的调查来看,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满意度很高,没有几人在购买之后弃用。“不断有证据向我们证明,用户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它。”


  Apple Watch应用不够用?大开发商对它爱搭不理?为此,苹果可是操碎了心。


  7月20日,据外媒报道,自Apple Watch发布以来的数月间,苹果主管一直设法获得社交巨头Facebook的垂青,为其新产品研发APP。然而实际情况未能如其所愿,三个月之后,Facebook方面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对此,Facebook新闻流负责人曾坦言,称Facebook曾研究过Apple Watch,但仍不知如何在如此袖珍的屏幕上成功地展示动态、照片和视频等内容。“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体验良好、运作顺畅的Apple Watch版Facebook。也许真到了它问世的时候,用户更愿意掏出手机。”不过它也表示它并没有完全放弃Apple Watch,目前仍在评估其价值。此前,Facebook曾经为谷歌家的智能手表研发了与之配套的Android版Messenger和WhatsApp。


  缺席的热门APP


  不仅是Facebook,其它热门APP开发者如Snapchat、谷歌对这一平台似乎都兴致缺缺,仍未替Apple Watch开发任何应用,这一现象加深了科技行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怀疑。这导致这款智能手表陷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恶性循环:一方面,Apple Watch急切地需要这些开发商的APP来吸引更多用户,然而开发商却还在观望之中,他们打算充分了解了用户构成、使用方法等信息之后再决定是否伺机而动。


  但实际上,Apple Watch并不缺乏APP。据了解,早在发布之初Apple Watch便拥有3000款APP,而2008年App Store上线之时仅有500款iPhone应用,与这位老前辈比,Apple Watch可以说相当幸运。


  然而,根据App Annie的数据,当今美国最热门的20款免费iPhone APP中仅有5款有Apple Watch版本。同时,其应用程序增长速度也远逊于iPhone、iPad早期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前者前三个月APP数量增速为142%,而后者分别是437%和200%。


  苹果发言人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本周二,苹果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届时,Apple Watch究竟卖得好不好、热门APP的缺席对其销量有多大影响等等问题将一一揭晓。虽然,苹果方面表示不会给出明确的销售数量,而是打算将其放入“其它”类中,但这种半遮半掩的姿态可阻挡不了“求真若渴”的投资人和科技迷,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从一大堆繁冗的数据中厘清Apple Watch的真实销量。


  有分析师估计,这一季度苹果卖出了300万到500万块手表,如果Apple Watch的销量达到500万块,那么它就超越了iPhone和iPad的首季成绩,也不算失败了。


  分析师指出,这个数字对苹果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蒂姆·库克时代“苹果研发产品的能力”。


  这些热门APP开发者中,有些发表了与Facebook大同小异的言论,称其正在研究如何在1.3英寸到1.65英寸的屏幕上开发应用程序。而Snapchat的CEO Evan Spiegel更是直言,称Apple Watch没能引起他的兴趣。“明明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到更大的图片,为什么非要在手表上看。”Spiegel还补充他更愿意优化其它平台的Snapchat,也不愿把功夫花费在Apple Watch上。


  而谷歌明明可以利用Apple Watch来吸引更多用户到自己的某些服务中,例如Gmail,但它的表现却十分冷淡,至今仍没有为此开发一款APP。


  开发者的冷漠反映其实不难理解,目前,Apple Watch必须依赖iPhone来处理数据,并把结果传输到手表上,这极大地限制了Apple Watch应用的施展空间。为此,苹果将在今年秋天推出新版本,允许APP直接在手表上运行,而iPhone主要负责网络连接。


  支持者的声音


  但另一方面,这些限制未能阻止某些开发者的热情。


  早在四月Weather Channel便为Apple Watch开发了APP。该公司开发主管表示:“我们为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开发了APP,Apple Watch也不例外。无论在什么设备上,用户都希望知道天气信息。”但他随机补充道:“我们还在研究用户使用手表APP的方法。”当前,Weather Channel主要为用户发送重要天气情况的通知,如雷电预警;此外,它还通过向用户询问其所在地点天气情况的方式来实时获知天气信息。同时,Weather Channel还表示今秋发布的新版本将有助于他们实现更多功能,“我们对此非常看好”。


  图片分享社区Instagram也是支持者大军中的一员,该公司发现,即使在面对小屏幕时,浏览和“赞”图片都是很自然的举动。“Apple Watch让我们的浏览体验更加私密也更加及时。我们对它的出现深感兴奋。”


  此外,热门摄影类APP Camera Plus的开发者Tap Tap Tap也推出了Apple Watch版本,手表版APP允许用户远程控制iPhone摄像头。不过,该公司创始人表示开发这款APP主要是出于实验目的,他对Apple Watch也持怀疑态度。“我从未见过一样东西让人们觉得,‘我非得买这款手表不可’。”


  据了解,为了给予开发者更大发挥空间,苹果进一步开放了心率和运动传感器权限。苹果表示,第一批“更智能”的手表APP将在今秋问世。


  然而,某些热门APP的缺席并没有让消费者对这款手表的喜爱程度打折扣。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师称,根据上周针对1000名Apple Watch用户的调查来看,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满意度很高,没有几人在购买之后弃用。“不断有证据向我们证明,用户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它。”


外电盘点:苹果Q3 iPhone、Mac出货量增幅或成亮.. 2015-7-20

 

  随着7月21日苹果第三季度财报日即将到来,凯基证券(KGI)分析师郭明池发布最新预测,称虽然Apple Watch近期频繁被唱衰,但下季度其出货量有望稳中增长41.1%达550万部,2015全年总销量达1500万部。


 

  根据郭明池预测,苹果三季度硬件总出货量预测值分别为iPhone 5420万部、iPad 880万部、Mac 540万部及Apple Watch的390万部。其中,iPhone和Mac的发货量分别以54%和21.6%的增幅最受关注,而iPad出货量则持续走跌,其跌幅为33.5%。


 

  郭明池指出,由于三季度正值中国市场手机迭代季,因而iPhone出货量颇为喜人,但鉴于Force Touce核心传感器存在产能问题,故而iPhone销量或环比下滑26%至4010万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下一季度,尽管全新iPad mini的问世或提振iPad总销量至1100万台,但较去年同期相比,iPad总出量仍不乐观,其跌幅或为28.3%。与iPad形成香茗对比的则是Mac,郭明池预测,受新MacBook上市影响,Mac本季有望销量明显增长,而这股热度或将继续影响下一季Mac的整体市场走势。


 

  雅虎:阿里股份剥离后将转入Aabaco子公司


 

  7月20日据彭博社消息,雅虎近日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申请,具体阐述了分拆阿里巴巴资产的相关计划。届时,雅虎计划将旗下所持阿里股份及小部分业务全部转入一家名为“Aabaco Holdings”的上市公司,而后者除了将持有3.84亿股阿里股份(约其股份总数15%),也将接手雅虎所有小型业务领域,而后者则被看做雅虎此次分拆的第二大原因。


 

  据了解,由于Aabaco当前市值已超320亿美元,因而此次交易规模堪称巨大。受此消息提振,雅虎当日盘后交易股价上涨逾一个百分点。


 

  有消息指出,雅虎预期将在今年四季度完成这次的分拆流程。据悉,剥离阿里股份后,雅虎将不会持有对分拆公司及其控股的控制权,新产生的股份也将会被分配给现有的股东。


 

  特斯拉Ludicrous快加速模式:0到60英里加速只要2.8s


 

  千呼万唤始出来:近日,特斯拉终于对外宣布了Model S的升级计划——未来,用户除了可以看到容量更大的车载电池外,也可以通过额外支付1万美元对车辆进行“Ludicrous”快速加速模式升级。


 

  据了解,为了表现在电池方面的“诚意”,特斯拉此次同时发布了90千瓦时的电池升级包(此前Model S最大电池容量为85千瓦时),标价3000美元。尽管CEO埃隆·马斯克并未具体透露新电池的续航力,但他表示,电池容量增幅5%~6%意味着续航里程同比增长。同时,马斯克也表示,未来,特斯拉年电池容量都计划提升5%,从而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马斯克也对Ludicrous快加速模式给与了具体解释。以Model S为例,在Ludicrous模式下,其时速从0到60英里的加速时间仅为2.8秒。即将上市的SUV车型Model X也将支持该模式,其加速时间为3.3秒。


 

  美国商用无人机货运飞行首次获批


 

  美国商用无人机的春天到了!近日,美国一架搭载了医疗物资的无人机成功飞行至弗吉尼亚某乡村临时移动诊,并成功着落,而这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次获批的无人机送货业务。看来,离快递小哥下岗的日子不远了。


 

  据了解,在上周五的试验中,负责此次飞行任务的无人机公司为Flirtey,此前按计划Flirtey方面将利用无人机分六次完成所有药品运输,但最终飞机只转运了三次即搞定所有药物。据悉,无人家此次运输任务的单程飞行时间为3分钟。


 

  对此,谷歌、亚马逊或许比任何企业都要开心———此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一直对商用无人机的审批报以颇为消极的态度,迫不得已,包括谷歌、亚马逊以及DHL物流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转至海外进行试验。


 

  此次转变态度,NASA兰利研究服务局副主任Frank Jones表示,“我们如今所做的不仅仅是在研发这种技术,也是为了提升公众对这种技术的信任度”。

手机代工升级之难:一个品牌起来十几个倒下 2015-4-30
“愿赌服输,我输了。”今年的1月3日,元旦假期还没过完,东莞市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民留下了一封绝笔信,字句间透露了手机代工产业的不易。

  而事实上,围绕在手机代工头顶的乌云并未随着时间逝去,从去年以来,东莞、江苏等手机代工企业集中的区域接连传来坏消息,万士达、联胜科技、闳晖科技、奥思睿、诺基亚接连宣布停产,而更多的中小手机代工厂商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


  “电子行业的转型比传统行业来得更加艰难。”长期跟踪东莞企业发展的东莞台商协会顾问袁明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几年,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不少中低端的代工厂已经到了熬不下去的边界,长单变成短单,短单变成急单,技术替代容易,招工也得不到保证,手机代工产业链风光不再。


  “现在再去像东莞这样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实地看一下,空置的厂房多了,一些过去热闹的商圈现在即便是周末也看不到什么外地人。”袁明仁对本报记者说。


  消失的订单


  “手机代工业的情况很不好。”从2014年就一直观察到这一趋势的袁明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现在东莞三十几个镇区不到600万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可能只有400万。“这是我实地去问的数字,和五年前相比大概减少了三分之一。”


  东莞,曾经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一个样本区域,但凡任何有关制造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在东莞找到分析样本的一块区域。而在这几年,在袁明仁看来,以东莞、深圳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业,特别是以中低端为主的中小手机代工产业正在面临着集体煎熬。


  订单没有了,这是大多数中小代工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


  从小米、荣耀等电商品牌入局以来,手机价格的红海竞争愈演愈烈,而由于品牌集中度的集体上升,杂牌山寨手机或者在技术创新上跟不上市场脚步的手机厂商,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大牌的手机才几百元一部,山寨货的价格优势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卖不出去。这种市场形势使过去以杂牌山寨手机为主要代工客户的代工厂家开始吃不饱。


  而另一方面,不再专注于价格战的品牌手机厂商更倾向于选择紧密的合作伙伴,以换取更稳定的质量保证,并且通过产线的自动化升级解决人力的问题。


  以中兴位于西安高新区长安通讯产业园的工厂为例,据当地的技术人员介绍,车间里25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只需要40多分钟就可以把一部手机组装完成。而在这家工厂中,生产线从单板测试加载、全自动化分板点胶、整机音频测试、整机软件加载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让产量相比于过去传统生产线提升了40%,人工成本降低了近50%。”技术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接单为了养机器


  订单的分化,也开始让一些代工产业链上下游的厂商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王凤是一家做手机代工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负责人,今年以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更大范围地寻找可以合作的对象。


  在他看来,手机代工产业链中,现在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抓住大客户”,不管是做代工的还是做供应链的,不管是上游元器件厂商还是方案商。与原来大家都能有饭吃不一样的是,近一两年以来,手机代工厂商分化严重,能抓住大品牌客户的厂家日子越来越好,但以往主要为白牌、山寨产品代工的厂家开始吃不饱甚至根本没饭可吃。


  “我们现在和金立、酷派都有部分合作,想多争取和华为、小米合作。”王凤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手机代工行业的上下游都流行着赊销模式。按照手机代工行业的惯例,通常代工厂在拿到订单后可以先获得委托商30%左右的预付款,同时再以很小比例的预付款从上游配件商那里获得元器件的赊销。这样代工厂就可以先使用绝大部分的预付款开始滚动运转,生产结束交货后代工厂即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费用,这时再归还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的货款。


  但有时候赊账并不那么容易,这时候,像王明所在的供应链公司就可以凭借银行的资源,获得较低的利息,帮助手机代工厂商先“垫付款项”。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放贷,按照利率点来收费。”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供应链公司就收取息差。加上报关和出关都是供应链公司来做的,这样它还有一个出口退税的利润。


  袁明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东莞的工厂规模都不算很大,切进大公司的供应链中非常难。“并且现在招工很成问题,所以有时候哪怕没有利润,只要订单能维持住工人的开销、保证生产线的运转就行,这样的日子很煎熬。”


  利润追不上成本提升


  订单不好接,只能从别处想办法,为了缩减劳动力成本,几年前手机代工厂之间就兴起了一个口号“产业转移”。


  以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富士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已经在内地的13个城市或者城镇设立了当地的工厂和其他业务。记者查询到,其中位于河南的郑州鸿富锦精密电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就以352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位居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前三强。


  但这也没有为富士康迎来更多的掌声。美国劳工组织中国劳工观察(CLW)两个月前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15财年第一财季,苹果公司供应链劳工成本约34亿美元,而苹果公司该季度营收约746亿美元,利润约180亿美元,供应链劳工成本仅占营收的4.56%,占利润的18.9%。即便是苹果,也难以掩盖代工企业利润不高的尴尬。


  “以前的工人只要能赚钱,生活和工作条件差一点没关系,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一名随着“代工内迁”计划回到家乡的富士康离职员工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在深圳加加班每个月能挣四五千,现在虽然离开了深圳,但是生活成本一点也没有降低,很难攒下钱,所以很多人还是辞掉了家乡的工作重新回到深圳。


  “前几年越靠近内陆的城镇劳动力成本就越低,吸引了不少企业过去,但现在看来这种优势在快速递减,很多地方的工资可能和深圳也差不了太多。”袁明仁告诉本报记者,富士康也在做其他方面的转型升级,比如说用机器人代替人,或者开展一些像维修苹果二手机这样的服务项目,更多地向“服务商贸”转型。


  但对于更多的中小代工厂商来说,这样的转型升级显得有些望尘莫及。袁明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政策变化,这几年不少内地省份都取消了一些过去承诺的税收优惠,而这也重创了不少中小代工以及电子配套厂商。很多企业也在试图升级,但这条路不好走。通常一个品牌做起来,同时会有十几二十个品牌倒下去,这对企业耗资很大,没有造血能力根本不敢去碰。


  外迁不是救命稻草


  内迁成本走高,外迁似乎成为了今年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在十年前,越南还仅仅是全球电子供应链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环节,但根据越南海关总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前3个月进出口情况,越南全国进口总额达3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主要出口商品中,手机及零配件67亿美元,纺织服装49亿美元,电脑、电子产品及零配件36亿美元,这三项排名前三。


  三星等手机巨头带动的产业集群效应,让越南在短时间内在电子产业上表现亮眼。


  “我们去得比较早,2007年就去越南了,当时去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五六十家企业,现在可能达到两三百家。”雄韬电源副总裁陈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雄韬电源主要做电池生意,陈宏告诉本报记者,从人力成本的角度看,越南的用工成本只是深圳的一半,很多企业都会看重这一点。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生产成本在不断攀升,使得珠三角地区的消费电子制造业毫无成本优势。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比2014年的标准1808元增长了222元。


  “但除了劳动力成本,我们还会考虑出口的因素,越南本身享受一些最惠国待遇,对于我们欧洲的客户,税收上可以减少三四个点。”但陈宏也表示,越南当地基础设施还不是特别完善,暂时还没有看到代工企业大规模地从珠三角转移到越南。


  前两年东莞的台商成批组团赴东南亚考察,作为投资顾问,袁明仁也带过十几拨考察团。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近年多家关厂的台商企业里,起码有一成是转移到东南亚去了,但电子代工企业,其实去得并不多。


  “三星去越南肯定会带动一些供应链发展,但不会给台湾厂商,东莞的中小厂商也很少参与到这些代工产业链中。”袁明仁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空心化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志龙指出,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是挥之不去的。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实体经济在体制机制层面与市场经济不匹配的障碍,成为重振中国制造业雄风的关键。



腾讯征信将拿牌照 将采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 2015-4-30
京华时报讯(记者廖丰)昨天,腾讯征信在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首度亮相。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腾讯征信最快将在今年六七月获得央行颁发的个人征信牌照,目前正在内测向QQ、微信等腾讯产品的8亿用户推出征信报告。

  今年1月,央行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蚂蚁金服、腾讯、拉卡拉等8家机构入围。据吴丹透露,腾讯征信作为腾讯的全资子公司,有望在年中获得牌照。


  据介绍,腾讯征信提供的服务包括大数据征信和身份核实。吴丹表示,未来腾讯征信的服务对象主要分企业和个人两类。企业主要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公司等金融机构,个人是包括年轻白领,以及央行征信系统没有覆盖到的人群,如蓝领工人、自由职业者等。“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覆盖了8亿人,但是在这8亿人里,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


  吴丹表示,腾讯征信的评分系统主要从财富、安全、守约、消费、社交等几个方面对个人信用进行评级,形成个人征信评分,用户在不久将来即可在腾讯的平台上查询到自己的腾讯征信报告。信用评分高的用户,未来不仅在金融方面能更容易拿到贷款或更低的利率等,也可以在酒店、租车等生活服务方面获得便利。


  在身份核实方面,腾讯征信则依靠腾讯积累的反欺诈技术和黑名单库,而腾讯实时在线校验身份的工具包括账号安全服务、等级服务和腾讯人脸识别等。近期腾讯财付通已与中国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人像比对服务的战略合作。腾讯的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识别人脸到底是一张图片还是人的活体。


 

阿里移动不玩社交了 布局六大业务矩阵对抗腾讯 2015-4-30

  4月29日,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宣布阿里集团对UC和高德的整合顺利完成,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等成熟业务保持稳定成长。


  同时,九游、PP助手完成对阿里手游业务和应用发行资源的整合,移动阅读平台阿里文学也首次亮相,共同形成了移动互联网领域全新的六大业务矩阵。这也意味着阿里在移动端的整合初步完成。


  整合:在移动端再造阿里


  201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高德。同年6月,UC优视宣布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移动事业群,除了现有UC业务团队,还将整合阿里集团其他相关业务和团队。


  当时外界对此次整合的未来评论不一,此前的互联网并购整合鲜有成功案例,比如腾讯收购易迅、百度收购91,阿里收购雅虎中国,这些案例的结局并不理想,被整合方的业务大多出现下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俞永福坦言:“过去一年,UC和高德实现了软着陆,被整合的两个团队高层稳定,且业务持续成长。”


  整合成功后的阿里移动事业群形成六大互联网业务矩阵:UC浏览器、高德地图、神马搜索、九游、阿里文学、PP助手。据俞永福介绍,几乎每一项核心业务都有来自阿里集团的资产注入,比如UC整合淘宝浏览器,神马整合一搜。九游整合阿里手游业务,在原有入口资源基础上,还获得淘宝、支付宝等用户过亿的移动入口支持。PP助手与淘宝手机助手整合,将成为iOS、Android、Windows、Mac全平台分发渠道。此外,阿里文学也正式亮相,获得阿里旗下UC书城、书旗小说、淘宝阅读等入口资源支持。


  互联网资深评论人王利阳对记者表示:“阿里最喜欢玩的就是生态,淘宝天猫构建了阿里电商生态,支付宝和余额宝构建了阿里金融生态,菜鸟等构建了物流生态,阿里影业等构建了阿里文化生态,而阿里移动事业群则是要构建阿里移动生态,在移动端再造阿里。”


  目标:扬长避短对抗腾讯


  过去两年,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支付、电商、生活服务等展开激烈竞争。在传统电商领域,阿里巴巴一家独大多年,对腾讯形成压倒性的竞争优势。而在移动端,腾讯握有微信和手机QQ两张王牌,阿里巴巴要追赶也不容易。


  实际上,在收购UC、高德之前,阿里由于长期专注PC端,缺乏在移动端的布局经验,不仅布局时间晚,而且效果欠佳。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阿里北京年会上曾划分了七大业务线,并将阿里移动事业群称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二主场”,是“电子商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的大本营。


  业内认为,整合后的阿里移动事业群的确具有竞争力。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手机浏览器上,UC浏览器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日活用户超过1亿;在移动搜索上,神马搜索拿下国内移动搜索第二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百度;在手机地图上,高德地图是国内手机地图top2,国内唯一拥有地图产品和数据完整能力的互联网地图;手机游戏上,九游是国内第二大手机网游联运平台,安卓第一大手机网游联运平台;在应用分发上,PP助手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iOS应用分发平台;在移动文学上,阿里文学依托的书旗小说已经在该领域做到top3。


  显然,收购UC、整合高德让阿里巴巴获得了在移动端的“加速牌”,也让阿里巴巴在移动端对腾讯形成了有力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微信和手机QQ一家独大的移动社交业务,却没有出现在阿里的战略中,虽然其曾尝试多年。去年6月UC被阿里收购之前,阿里并没有一款较为成功的移动产品,包括希望追赶微信的社交软件“来往”。


  俞永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阿里移动事业群放弃社交业务,目的是要把更多精力专注于擅长的领域。


  王利阳认为,相对于腾讯,阿里移动事业群的实力还不足以改变行业格局,俞永福的做法其实是企图扬长避短。


  《《《


  阿里移动六大业务矩阵


  ◎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日活用户超过1亿


  ◎移动搜索:神马搜索拿下国内移动搜索第二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百度


  ◎手机地图:高德地图是国内手机地图top2,国内唯一拥有地图产品和数据完整能力的互联网地图


  ◎手机游戏:九游是国内第二大手机网游联运平台,安卓第一大手机网游联运平台


  ◎应用分发:PP助手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iOS应用分发平台


  ◎移动文学:阿里文学依托的书旗小说已经在该领域做到top3


 
医药制造触网或推开玻璃门 健康管理服务被看好 2015-4-3
近日有关医药工业触网案例迭出,同仁堂养生茶在京东众筹,而后再在天猫、1号店等全网销售。以岭药业、太极集团等工业企业建立电商平台,医药工业触网已满目皆是。慢病管理、亚健康调理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医药行业争相欲破的玻璃门,而健康管理模式也成为医药工业触网追逐的市场目标,业内专家认为,工业企业触网,完成商业模式的跨越,需要有强势的医疗资源匹配。

  制药企业触网势不可挡


  尽管网售处方药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发布,但互联网销售处方药已是势不可挡。有关《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定稿,处方药有200多个品种可以在网上销售的消息纷纷见诸媒体,“医药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已经成为时下医药工业开拓的新模式”。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电子商务分会会长龙岩说:“同仁堂养生茶上网众筹、汤臣倍健建立移动医疗公司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的尝试。”


  龙岩介绍,医药工业作为产业链条上实力较强的一环,随着O2O模式的兴起以及医疗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预计在未来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医药工业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业企业触网有几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自建B2C官网,充分利用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专家资源和售后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服务和宣传阵地。如康美药业B2C业务。


  另一种模式是依托天猫、京东等建立官方旗舰店,有利扩大销售,东阿阿胶2014年在天猫“双11”医药馆品牌销售排名中,以超过800万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七。多数工业企业除了建官方旗舰店自营之外,还投资或者借助第三方网上药店的渠道进行销售。太安堂发布公告称,公司以3.5亿元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以此为捷径切入医药电商领域。康爱多拥有康爱多网上药店(自建平台)、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天猫)及移动互联网Web端多个电商主力渠道。


  医药工业界引起轰动的是2014年8月,以岭药业斥资5000万元做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岭健康城”,该平台整合以岭药业旗下医、药、健、养等优势资源,做线上线下的健康管理。2014年4月,太极集团也成立了医药电商交易平台。


  药品核心竞争力不容忽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电子商务专家谷军将工业企业触网模式进行了分类,自建官网、和网上药店合作、在天猫及京东等建立官方旗舰店,这是以产品为切入的模式,在其官网或者天猫平台做产品宣传和展示,以此开拓销售渠道,这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模式产品是第一资源,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至关重要。


  而以岭药业建立第三方电商平台,既卖自己的产品,还销售其他厂家的产品,以岭健康城是以消费者资源来切入,不仅吸引消费者对产品感兴趣,而且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增加与消费者的黏性。从企业经营主体的角度说,健康管理属于多元化经营。


  对于同仁堂养生茶登陆京东众筹,谷军认为,养生茶是新产品,需要通过众筹方式来试水,了解白领群体对新产品的需求,通过用户反馈来做市场调研。


  北京中医药大学品牌专家李祺表示:“同仁堂养生茶众筹,是新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众筹的模式就是把同仁堂品牌延伸到新产品中,吸引眼球。”
龙岩说:“工业企业产品登陆京东、天猫是为了购买、获取流量,在天猫平台上‘曝光’,不仅是为了追求销量,还有广告宣传的需求。”


  工业企业通过电商渠道宣传、销售自己的产品,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具有可操作性。工业企业选择电商模式,龙岩认为要看企业自身优势,能否做到资源匹配。上海绿谷集团副总经理杜会军说:“药企一般靠三种方法赢得市场,一是靠研发新药,研发可以填补市场空白的药品;二是靠模式,改变营销模式,开发电商平台等;三是靠开发新业态,走大健康产业路线,做健康产品。网售处方药不会给每个药企都能带来新机遇,药企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壮大。”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被看好


  阿里健康原COO张守川离开阿里巴巴,和汤臣倍健合资做移动医疗公司,对于汤臣倍健来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汤臣倍健副总经理吴震瑜表示,“汤臣倍健将逐步从产品提供商升级至健康管理的综合提供商。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布局‘营养家中心’会员项目、打造营养师在线项目等,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消费者可以在汤臣倍健营养家体验中心体验专业的健康检测,中心还提供体检解读、营养建议等。而消费者的检测数据和健康状况也将被上传到公司的健康管理系统,进行长期跟踪,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李祺看好这种做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商的电商模式,她认为,这种模式和以岭药业的健康管理模式如出一辙,以岭基于“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的理念,通过以岭健康城网、以岭实体药店、河北以岭医院等对消费者健康需求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管理。现在以岭健康城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预约挂号、网上诊疗等业务。“现在移动医疗很热,好多人都在做,几轮融资下来,还没有成功的模式,以岭药业和汤臣倍健的这种模式避免了网上销售打价格战的弊端,而且增加了与消费者的黏性,药品和营养品的销售需要专业指导,这种基于健康管理的指导,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种模式是接近于成熟的模式。”


  对此,龙岩持清醒而理性的态度,他说:“移动医疗是个整体的工程,不是简单在开发App软件,它需要更多的环节打通,这也是移动医疗没有成功模式的原因所在。工业企业跨越到医疗行业,是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医疗资源支撑大幅度的创新和跨越。如果没有更多的医疗资源匹配,就不适合做移动医疗。工业企业做移动医疗更需要做市场调研。”

 

宽带接入正式向民间资本开放 首批试点城市16个 2015-4-3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自3月1日起我国民间资本可以多种模式进入宽带接入市场,首批试点城市16个。也就是说,除了传统三大电信运营商渠道外,用户未来还可以通过民营渠道办理相关宽带业务。

  工信部发布通告称,为方便企业报送宽带接入申请材料,搭建了“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于2015年3月1日9时开通,有意向参与试点的企业可以登录系统提交申请。此前,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为其正式商用奠定基础,2014年底工信部下发《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方案》,首批试点城市共16个,试点时间为三年。


  民间资本已经蠢蠢欲动。记者获悉,分享通信将申请进入这一领域。

 

全面禁售月余 互联网彩票的明天会怎样? 2015-4-3

  距离彩票网站大面积停售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平安彩票、彩票宝已经悄然开始在其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上进行彩票销售。


  目前这两家在线上销售的彩种包括双色球、超级大乐透、福彩3D、七星彩、七乐彩、排列3、排列5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近日分别体验了两家双色球彩种的购买,发现两家的产品都能成功购彩,并完成兑奖流程。


  平安彩票的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前平安彩票按照相关要求封闭了互联网彩票,目前出现仍可出票的行为,很可能是现在的邀请测试中有疏忽或漏洞,技术在后台测试打开了支付的开口,因此有用户实现购彩,具体情况将进一步核实。


  而彩票宝方面人士4月2日下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彩票宝相关售彩业务确实处于停售状态,用户能够在客户端买到彩票可能是技术原因,目前正在排查。


  截至记者截稿,上述两家包括双色球在内的多种彩票均已显示无法购买。


  另辟蹊径


  今年3月1日,被不少互联网彩票网站视作“大限”已至。


  在互联网彩票行业自查自纠影响下,这一天凌晨,包括淘宝、腾讯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几乎所有涉及网络购彩的网站已经全部停止网络彩票销售,停售的原因主要都是与平台合作的彩票中心暂停接受互联网彩票销售订单。


  500彩票网尽管没有全部停售,但销售规模已出现大幅缩水。该公司公告称,目前主要通过线下投注站等方式维持了部分彩种的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平安彩票、彩票通的售彩来源是哪里?


  记者咨询了平安彩票的客服,但客服并不愿意多透露信息,只称目前公司购彩系统正在升级中,系统并不稳定,但如果用户投注成功,会正常兑奖。


  平安彩票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平安彩票网站本身不出彩票,但获得了一家有相应资质的公司授权,平安彩票的做法是将用户的购彩金额转到这家公司,从而帮助平台彩票用户实现购彩。


  上述人士称,此前平安彩票按照相关要求封闭了互联网彩票,目前出现仍可出票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公司配合即将开放的手机投注有一部分邀请测试,而邀请测试中有疏忽或漏洞,技术在后台测试打开了支付的开口,因此有用户实现购彩,具体情况将进一步核实。


  经本报记者测试,在此前的4月1日和4月2日上午,平安彩票的双色球仍可购买,但到4月2日下午时,包括双色球在内多种彩票均已显示无法购买。


  而在网站上仍然显示暂停彩票委托业务的彩票宝,则已悄然在客户端上开卖。不过记者在多日测试发现,这一系统并不稳定。4月2日上午记者在购买时,收到关于已暂停彩票委托业务的提示无法购彩,但在此前几天内曾成功购彩。


  对于彩票的来源问题,彩票宝客服人员道出其中的奥秘:现在网站上销售的彩票来源,从以前的各级彩票中心变成了最基层的线下投注站,而网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代购的角色。


  彩票宝客服同时提醒,目前系统升级并不稳定,建议用户去附近的投注站购彩。


  此后,彩票宝方面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彩票宝相关业务确实在停售状态,用户能够在客户端买到彩票可能是技术原因,目前正在排查。


  尽管业内已有部分先行者,截至目前,“应相关合作的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通知”,包括淘宝彩票、新浪爱彩、彩票365等在内的互联网售彩网站仍处于停售的状态,并且都未能给出恢复销售的日期。


  行业洗牌


  对于平安彩票、彩票宝目前的销售模式,彩通咨询创始人李剑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很难解读这一模式是否合规,但这种做法确实是彩票网站的无奈之举。


  “各省彩票中心暂时不能提供出票方面的支持,彩票网站通过投注站这种渠道和没有获利的免费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也是维持自己正常运营的缓兵之计。”李剑说。


  但目前大多数彩票网站仍处于“无票可卖”的状态。一位彩票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每天都做的一件事就是相互测试各家产品,看谁家的彩票可以买了。”


  而在网络销售规模大幅缩水的同时,或将经历一轮新的洗牌。


  “听说有些彩票网站的部分人员已经只上半天班了。”上述彩票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李剑告诉记者,此次网络彩票大规模停售期不好判断,短则两到三个月,长则一年多。但在暂停售彩期间,预计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售彩网站,可以利用这一空当做一些原本计划中的技术开发等工作练好内功,或是探索其他相关业务如体育社区、彩票资讯等;中等规模的售彩网站可能通过裁员等方式继续运作;但规模较小的可能会在行业震荡期中关停退出。


  不过,在网络售彩行业正处迷茫期中,近日有业内流传出网络售彩经过全面检查后即将重启窗口的消息。


  但事实上关于互联网售彩究竟何时重启,目前并没有公开正式和明确的说法。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彩票行业730.5亿元的增量中,互联网彩票贡献了400多亿元,互联网彩票增长幅度远超彩票整体市场发展速度。彩票学者程阳认为,互联网彩票是大势所趋,而实现互联网彩票安全销售的最佳方式还是社会化、市场化、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经济本身的力量来助力国家公益彩票。


  而根据此前广发证券分析师在3月25日公布互联网彩票相关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在此次停售恢复后,发放互联网彩票代销许可/牌照、上线全新的全国彩票销售系统等举措将陆续出台。“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彩票代销许可牌照将有序发放,长期规范运营、与各省彩票中心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彩票代销网站将最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彩票大系统的上线,既能够有效提升出票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利于牌照发放后市场准入制度的加强,大系统的自动识别系统能够保证只有获得互联网代销牌照的网站才能接入,从而避免了之前缺乏监管规则、出票混乱等问题。”报告中称。

消费者对物联网四大疑虑 隐私安全成重点 2015-1-19

 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物联网突然成了科技界的热点,但普通消费者对于这一领域显然还不具备同样的热情。对于如此截然不同的表现,AC尼尔森公司对近4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力图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们对未来科技具备很大的信心。但是即使那些最热情的消费者也无法阐明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智能产品是什么。然而,57%的消费者强烈认同物联网将是等同于智能手机一样的数字革命,但他们无法解释这场革命将如何进行。此外,92%的人表示,非常难以确定他们想要的智能产品是什么,但当他们看到时就会知道。

鉴于这种疑惑,这项调查提供了近4000种不同的“智能”产品概念,让消费者自由选择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智能产品。

一、隐私安全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最担心的是隐私和安全问题而不是物联网的任何其他潜在缺点。有53%的受访者担心他们的数据可能在没有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被分享,而51%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自己的数据可能会被其他用户非法使用。有趣的是,女性显著比男性更担心隐私和安全问题。

二、终结者恶梦

利用智能设备实现生活的自动化听起来像是梦想成真。但很多人担心,这些产品可能帮他们做出不靠谱的决策。他们担心智能产品可能会做出自己不想要的选择。比如,自动进行不想支付的购买行为。更有甚者,开始担心智能产品也许有一天会不再听从人类控制,对人类展开反击。

三、现阶段的智能设备还算不上智能

尽管物联网属于最新技术,但许多消费者对物联网智能设备并无深刻印象。基本的个性化功能,预先定制的设定参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技术。那么,什么会真正打动消费者呢?自学习功能才是答案。消费者认为,学习能力才是智能化的表现。充分利用其他物联网设备数据,比如智能健康设备的数据来提供量身定制的饮食和健身计划。从用户过去的行为中进行“学习”,作出符合用户习惯的决定才是真正的智能。

四、远程监控需求巨大

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能够进行远程访问和监控的智能产品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远程检查家中电器的能力是平息焦虑的最好方式。比如,出门之后远程检查门是否上锁,烤箱是否关闭,车库门是否关闭等等。远程监控高居大多数消费者需求榜首。

透过调查结果来看,物联网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来争取消费者,至少在短期内来看是这样。大多数人想要智能技术来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麻烦。物联网企业还要应对智能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并在未来提供更智能、更便宜、更安全的设备。在那之前,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接受物联网智能设备走入我们的生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548条 10条/页 1/55页
版板所有:北京永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741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21号金海国际9号11层 电话:010-59693361 服务热线:400-658-1058
北京手机客户端开发 | 北京软件外包 | 永通卓越 | 闪秀客户端 | 闪秀 | 来电大头帖 | 来电显示软件